首頁 » 引發內在酬賞的OKR模式

引發內在酬賞的OKR模式

by Vernier

你的公司,OKR了嗎?

在KPI管理模式風行了數十年後,這幾年來,OKR管理模式因為Google與Facebook等知名企業紛紛採用而蔚為風潮,各企業老闆、人資主管同仁,莫不急於了解到底OKR管理模式是甚麼?應該如何運作?可以在自己的公司運作嗎?或者不管三七二十一,我的公司就是應該導入OKR這個萬靈丹,導入後就如同仙丹妙藥,一切之前導入KPI所常會出現的問題,譬如主管員工抱怨強迫分配不公平,我的部門裡面只有強將沒有弱兵,又或者,設定目標之後,同仁就只想達成設定的目標,不想再做更多挑戰,或是沒有創意不敢提出新的做事方式等狀況,就會瞬間煙消雲散。

晞曦從事人資相關工作多年,自然對OKR這個管理模式十分有興趣,在閱讀過OKR:做最重要的事》Google模式》以及《動機,單純的力量》三本書,以及整合近來閱讀相關討論文章的心得,加上自己在職場上的觀察,提出以下淺見供大家參考。

我認為,OKR管理模式,必須是一種企業文化與思維的整體革新,它將公司的願景目標聚焦在數個Objective中,並轉變過往經常由上而下訂定KPI目標展開的方式,調整為鼓勵所有的同仁提出KR,如果公司向來傾向於強勢領導,由領導人鉅細靡遺的決定方策與行動計畫,不鼓勵同仁發聲,那麼,這樣的公司其實不一定需要導入OKR,傳統的KPI方式,可能更符合公司的管理風格。

另外,如果組織裡各項工作職責分工清楚明確,不太需要有創意發想或是工作內容變動較少,其實,也適合KPI的管理模式,一分耕耘一分收獲,員工朝向組織期望的行為達成多少成果,就連結多少分數與相關的報酬。

《動機,單純的力量》書中提到,沒有獎勵或懲罰才不會扼殺創意。裡面許多心理學家的實驗在在指出,提供了外在酬賞,會降低內在酬賞,而OKR模式,不鼓勵直接評核,而是由領導者先依據組織願景,給予最終要達成的Objective,鼓勵主管及員工層層展開各團隊以至於個人的KR,在這過程中,不是一言堂,而是將意見公佈在所有參與者的眼前,大家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,這種方式降低了外在酬賞,而引發員工自身的自主性,並以其專精的方式提出解決方式,達成組織目標,這符合了書中提到I型行為(作者所期望的行為)的養分來自三個元素:自主、專精和目的

在企業中,傳統主管被賦予的職責之一,是掌握監督部屬的工作產出與工作行為,於是上班不做「份內」之事,就是打混或混水摸魚,但有些企業卻反其道而行,鼓勵員工上班時可以花些時間做些非公司與主管要求的工作,譬如Google鼓勵員工花20%的工作時間可以盡情探索自己所想做的事,於是許多厲害好用的點子紛紛傾巢而出,比如Google News和Gmail這個電郵網,都是在百分之二十時間內做成的案子。軟體公司Atlassian,也鼓勵程式設計師,每三個月花一天的時間自選一個想做的題目進行研發,以任何方式跟甚麼人合作都行,很多人通宵達旦的工作,同仁們冠給這24小時「聯邦快遞日」的稱號,因為必須要在一夕之間把貨物送達,一個同仁說:「我們一些最酷的產品構想都是從聯邦快遞日醞釀出來的。」

但也並非傳統的X理論給予外在酬賞的方式毫不可行,如果工作非常的清楚明確,是規律性的工作,遵循既定規則就能達到某個明確的結果,或是缺乏趣味也無需太多創意思考的規律性事務,提供外部酬賞有如施以小小的振奮劑,不會傷及內在酬賞。

因此,我認為,企業可以視其本身的特性、發展的狀況以及組織內部不同的部門需求,同時並行這兩種模式,若是企業處於發展中、快速變動的環境、需要許多創意思考發想的研發部門或是變動較迅速的專案部門,施予OKR的管理模式,較可能激發內在酬賞,獲得較多新穎的創意與成果,而執行時很重要的一件事是,「事後檢討,但不責怪。」創意,需要給予發展發揮的環境,如果組織一味的責怪,哪裡還有創意肯冒出頭來呢?

Leave a Comment